BASE DESIGN Language
English    简体    正體
 

風格的技術

Jun , 2008

本文章擷自數位時代/風格者出版/風格的技術一書

 

台灣最有想像力的建設公司:忠泰建設 李彥良-- 談如何與設計師合作 P90
和一個設計師合作,
我在一段時間內會以合作三次為前提:
第一次是做他最拿手的,
第二次是依據過去的作品,出個題目給他作,
第三次就要他天馬行空提一個案子。 


台灣最具觀察力的建築師: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林洲民-- 談堅持 P109
我不相信「既有價值」,我相信「可能價值」。
既有價值造成我們現在看到的環境,如果接受這個價值,就沒辦法有所突破。
工作上的挑戰很多,想要做的東西和現實上能做到怎樣才是重點。

 

在台灣日漸萌芽的美學經濟中,
年輕人應該如何在文化創意的行業中,
播下風格的種子,
並醞釀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業?

曾在三年前推出《美學的經濟》一書,
因而引起社會廣大迴響的作者詹偉雄,歷經兩年籌備,
實地走訪台灣現今最具代表性的13位創意專家,
探討他們如何從主流出軌,在各產業建立鮮明個人風格,
並以創意帶動創新的精采歷程。

回顧當初籌備這本書的過程,
作者詹偉雄表示,在2005年出版《美學的經濟》一書之後,
有許多在科技業及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者,
就書中內容與他交換意見,
這些經驗讓他意識到,
這本書奇妙地引發了讀者心中更進一步的問題:
在一個消費者越來越在意美學的社會中,如何建立一種具有風格的事業,贏得顧客的讚嘆?

為了回答讀者的提問,他親自走訪台灣現今13位擅於打造風格的創意經理人,
包括電視人王偉忠、創意人包益民、生活經理人朱平、學者安郁茜、
建築師林洲民、音樂人林暐哲、出版人郝明義、企業家廖鎮漢、李彥良、
劉季強、設計師甘泰來、聶永眞、謝榮雅等,
在一問一答的對談中,他們相互激盪,捕捉台灣現今


最需要被討論的風格思維,最後成就了13篇發人深省的風格對話錄。

身為對談人、也為新書作序的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安郁茜老師,
在新書序言中提到,這本書收錄的是13篇忤逆者的自白紀實、
13篇孤獨者的倖存報告,也是13篇關於風格成型的口供。
縱觀而言,本書的三大關鍵詞是:不想和大家一樣、不想和過去一樣、不想永遠一樣。

經歷對談與探索,到底,風格是什麼呢?

詹偉雄最終為風格作出了如下詮釋;

風格是企業和個人的一種哲學思考,
一種認為企業、產品、人(顧客、員工、供應商) 、自然之間如何相處的方式。

它是一種價值判斷,也是一種世界觀,
決定企業、個人,何者該為,而何種不該為。

但風格並非僵硬的守成,進步的企業會隨時在自己的哲學中,
創造新的解釋,建立新的態度,更新自己的臉容。

這次參與《風格的技術》新書中的對談人, 全數為台灣現今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明星,
他們的特殊之處,是在與商業、市場對話的同時,保留自己對於風格的堅持。

68 / 131